26日下午,新松移動機器人冬奧會“北京八分鐘”團隊媒體見面會在新松智慧園舉行,40余家來自中央及地方媒體代表親臨現場。移動機器人BG總裁張雷及冬奧會演出團隊代表,共同揭秘冬奧會演出成功背后的故事。
客場作戰(zhàn),我們要征服的不僅是技術
從去年十月份到今年元旦,團隊在北京昌平地區(qū)已經拉練近兩個月時間,而正是因為這段時間高強度的訓練,使得團隊在到達韓國后可以在短時間內適應當地條件。技術團隊2月11號便已經到達韓國平昌地區(qū)開始環(huán)境布置及測量工作。然而,由于平昌當地天公不作美加上韓方壓縮彩排計劃,團隊只在15號成功彩排了2次,而正是因為這2次的成功彩排,堅定了團隊達成目標的信心。
導演組曾考慮過放棄機器人演出計劃
由于研發(fā)周期僅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,初到北京排練的移動機器人總是出現種種突發(fā)狀況,經歷過若干次的彩排失敗,導演組曾考慮過更換為手推“冰屏”的臨時替換演出方案。但是,新松機器人團隊從未放棄過自己的使命——一邊積極配合彩排,一邊升級軟件硬件系統,加班到下半夜2,3點更是常有的事。正是因為這份執(zhí)著和堅持,演出成功率由最初的30%到萬無一失。閉幕式演出前,導演組曾對所有主創(chuàng)人員發(fā)出過“我們現在倒是不擔心機器人,更擔心人”的感慨。
國際奧委會:這是哪國的機器人?
隨著時間的推移,機器人與舞蹈演員的配合越來越輕車熟路,為配合導演不斷優(yōu)化的演出創(chuàng)意,團隊完善了機器人的運行算法,有效的保障了機器人與舞蹈演員以及舞美環(huán)境的完美銜接。在國際奧委會相關人員看完節(jié)目組寄來的演出小樣時,激動的站起來鼓掌,詢問張藝謀導演這是哪國生產的設備,張導自豪的表示“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研發(fā)出來的”。
領跑工業(yè)領域 持續(xù)發(fā)力民生領域
當有記者問到此次演出成功是否意味著新松將更多發(fā)力民用領域時,新松公司技術總監(jiān)徐方回答到:“在完善和領跑工業(yè)領域的同時,新松一直關注機器人技術在民用領域的擴展和應用,冬奧會演出的移動機器人就是這類產品代表”,“除此之外,新松的服務機器人已經在公共領域、家庭陪伴等領域實現了突破,下一步,將有更多的機器人走進普通人的視野中”